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1成果專頁_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

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

113-1成果專頁
【修課學生質量化回饋】

量化
  • 教師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講師進行分享,讓整個課程更加有趣且充實。特別是使用 Notion 與學生進行互動,解決了一些同學因害羞而不敢在課堂上直接表達的問題,營造了更平等、包容的學習環境,也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樣的設計非常貼心且有效。
  • 謝謝老師讓我們深入了解了應用層面 。
  • 感謝老師願意花時間找尋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 我覺得很新奇,也有助於我提升學習效率。
  • 第一次接受到這樣的方式,過程很刺激並且融入其中。

  • 活動很有趣,讓我能投入在課程中,學習這門課的知識。
  • 我覺得學習上比較沒有壓力了。
  • 上課過程都很輕鬆愉快同時也收益良多。
  • 老師的資源給的很充足,也融入了自己的經驗,吸收了很多田野調查方式。
  • 我覺得老師設計的幾個任務都蠻好的~獨立五感體驗、民族誌閱讀與分組報告、期末獨立田野調查,由淺入深,讓我在每次任務中都能有新的體悟與收穫。建議的話,希望老師有機會邀請到幾名業界老師來發表講座,讓我們能從不同人的眼中或經驗中學到做田野的多樣性。
【成果摘要】

本計畫重點,即在教學歷程中,先制定好「評量導向」後再進行「課堂教學」,不斷地確認學生是否在在學習最終目標的道路上!「任務導向學習」的設置,旨在讓學生在有目的性的學習過程中,思考如何達到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以質性評量指標為重點的「Rubrics」,設計專屬課程的評估機制,使學生能夠透過評量修正並學習弱項,達到評量即學習的效果。

在113-1首次執行的經歷中,86%的學生認為「老師提供的Rubrics量表,讓我知道如何評量自己在這門課的學習成效」,除了學生使用有感,老師也認為「Rubrics激起了很大的幫助」。舉例來說,文發系陳老師在「田野調查」課程中,以「五感觀察練習」與「田野調查的技巧與實務」執行了兩次計畫。進階式的任務設計,使學生從小活動一步步地學習,累積經驗,最後能完成獨立的田調查報告。老師認為,Rubrics的導入不但讓學生更加理解評分規則,對自身而言,也更能夠清楚且更有依據地完成評分。

另互動系黃老師在「說故事與腳本企劃」課堂中,希望能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在小組協作中共同提升的學習成效」。以GRASPS編輯實作任務時,老師讓學生依據個人學習風格與專長各司其職,透過團隊共構影音作品,鼓勵學生在與同儕學習的過程中,從多角度審視問題,並體會到每個團隊成員都能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技能。這種合作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從彼此身上學到不同東西,不僅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也豐富了個人的知識和視野。

整體來說,逆向設計階段性任務的模式讓教師將大目標切分成多個小目標,不僅使教學過程更加清晰,也讓學生逐步掌握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而評量的設計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能夠確認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根據實時反饋進行調整,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預期的標準。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讓教育過程更加精確有序。

教師教案成果分享
田野探險記:階段性任務設計,培養觀察與反思力!
陳涵秀老師(文化事業發展系
考量到「田野調查」課程多以傳統講授方式為主,雖在課堂上接收許多理論概念,但缺乏實際操作和練習的機會,往往難以確保學生能學習相關能力。陳老師根據「逆向設計」的思考邏輯,設計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與實作任務。其中,透過自行設計之Rubrics量表,能夠有效的掌握學生學習的能力狀況。
在課堂中,藉由電子載具i學園聊天室,陳老師請學生上傳作業並上傳自己的意見與回饋,在課堂中,師生間討論民族誌的內容,也針對特定議題進行討論。透過階段性任務的成果與討論,也讓學生一步步累積經驗,陳老師從「解惑」中引導學生思考聚焦,一步一腳印地培養了學生對田野本身的觀察和反思,最後產出屬於自己的「獨立田野調查成果」!
陳涵秀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
多元視角的協作任務-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成效提升
黃儀婷老師(互動設計系
在「說故事與腳本企劃」課程中,黃老師深入思考如何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透過小組協作相互補足,以提升整體學習成效。藉由逆向設計的實作任務,老師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的優勢,並在腳本撰寫、影片拍攝和剪輯等環節中進行資源協調與分工合作。在「實作任務」扮演「角色」的方法中,不僅促進了高品質作品的完成,也讓學生以不同視角切入,深入檢討與改進自己的作品,展現出創意思考、敘事結構以及團隊合作的效率。
透過多元視角切入,學生在多樣化的表達形式與學習活動中激發了自己的學習潛能。在合作過程中,他們學習彼此的長處,並通過分工討論創造出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最終,這些努力使得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能夠共同達成更佳的學習成果。
黃儀婷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