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1成果專頁_OTBI導入課堂

開放教科書OTB導入課堂

113-1成果專頁
【修課學生質量化回饋】

量化
  • 課堂如果有問題能馬上透過教材反覆思考學習,有助提高學習效果。
  • 這方法有助於獲得更多課外內容,對我的學習成效有很大助益。
  • 這個計畫很棒,隨時拿起手機就可以輕鬆看一些課程相關知識。
  • 理論上用英文做為主要語言會降低學習效率,但降低的學習效率會增進到英文能力上面,所以沒有關係,而且自學說實在很好玩。
  • 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很棒,很新也不用買實體書很方便!
  • 因為這個省下一筆買書的經費,同時又可達到學習效果!

  • 影片可以讓我提前知道課本內容有助我學習,謝謝老師。
  • 讚啦  上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老師用心的準備課程內容以及互動學習的方式,謝謝老師!
  • 有些學生經濟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好,不用另外買教課書也可以讓他們可以免去外出打工沒辦法處理課業的問題。
  • 我覺得老師很努力提倡電子書的應用,進一步了解其實不管是對老師、學生、世界生態都是互惠的,還是要說願意讀書的人不管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都不會有差異,我非常同意老師使用電子書的教學方式,引領不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不管是不是特色我覺得都非常適合現在的學生!
【成果摘要】

推動開放教科書(OTB),擴展教學自由度
為了讓教師更了解 開放教科書(Open Textbook, OTB) 的特性,包括 可重製、改作、公開傳輸,以及其完整的課綱與章節結構,進而提升教學的靈活性,教資中心積極推動 「OTB 導入課堂」計畫,提供 「教科書導入」 與 「開放影音製作」 兩大應用方案。

OTB 導入課堂的實踐案例
在 113-1 學期,共有 6 位教師 將 OTB 作為主要教材,並應用於 至少 6 週的教學,其中包括:

  • 工管系 李育奇老師:採用 分組互助學習 模式,將全班分成 6 組,每組負責 OTB 中的一個小單元,並準備 10-12 分鐘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在同儕間進行知識傳遞,體驗講解與學習的雙向互動,進一步理解「傳遞知識」的難度與重要性。
  • 智財所 陳志遠老師:針對 傳統教科書缺乏練習題 的問題,陳老師導入 OTB,使學生能夠透過更多實例進行練習,提升學習效果。
  • 經管系 林雅惠老師:考量到 原文書價格昂貴 可能影響學生購書意願,導入 OTB 以降低學習門檻,同時提升 學生的預習與複習成效。

OTB 計畫整體推動成效
自 109 年 啟動 OTB 計畫以來,本校 6 個學院 已有 46 位教師 參與,累計將 43 本 OTB 融入課程設計,並公開分享:

  • 30 篇推薦書評(同步發佈至 TOCEC 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 網站)
  • 58 支核心知識影音教材(發佈至 YouTube 平台),供校內外教師參考與應用

為了進一步發展 OTB 的應用模式,教資中心於 112-2 學期 試行 「OTB 社群共構計畫」,成功組織 機電學院 4 位教師 共同成立 「工程材料性質教材研發社群」。該團隊結合 多本 OTB 及自身教學成果,開發 以工程材料為主題的中文化 OTB,作為相關課程的指定教材。

未來展望:擴展 OTB 資源與品牌化發展
在 113-2 學期,教資中心將持續募集 各領域 OTB 應用成果,並擴展至各學院,建立 OTB 資源地圖。同時,將進一步推動 OTB 社群計畫,定期產出具 北科特色 的 OTB 教材,並分享至 臺北聯大各夥伴學校,逐步打造 屬於北科的開放教育資源品牌!

教師教案成果分享
以OTB連動學生的策略思考及視覺化反饋
陳靜儀老師(工業設計系
陳靜儀老師認為開放教科書 (OTB) 不僅能降低學習成本,還能提升教材的更新速度與靈活性,同時促進個性化與適性化學習。在教學策略上,她鼓勵學生自主選擇 OTB 中的主題進行閱讀,並與選擇相同主題的同學同步學習與討論,透過報告交流彼此的觀點。此外,她要求學生在報告中運用 海綿思考 (Sponge) 與 淘金式思考 (Gold-digger) 兩種策略,並透過自由形式的視覺化呈現心得,以展現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這種做法不僅收穫良好成效,也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
陳靜儀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
以OTB加強知識傳遞與學習參與度
李育奇老師(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李育奇老師認為OTB雖取得方便,但也可能讓學生因過於輕易獲得,忽略整理與傳遞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在導入OTB時,他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整理內容,並製作 PPT 進行分享,以強化對知識整理與傳遞的重視,讓學生體會其挑戰性,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此外,考量到部分學生的英文能力可能影響閱讀理解,他在課程中搭配中文YouTube影片等輔助資源,以降低學習門檻,進而促進更深入的討論。導入OTB後,李育奇老師觀察到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明顯提升,並且跨學科視野也有所拓展,顯示這種教學方式有效促進了學習成效。
李奇育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